English

献身西部亦风流

——吉林军医学院为空军驻西部艰苦地区部队培养合格人才纪实
2000-08-02 来源:光明日报 张良君 卜鸿兴 我有话说

当党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决策时,令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是,早在八十年代初,他们就从稳定边疆安宁,固我西部长城的高度出发,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空军驻西部地区部队培养合格医务人才的重任。调查表明,空军驻西部地区师以下部队卫生单位医务干部中,该院毕业学员占93.3%,驻藏部队护理干部占100%,部队反映称职和优秀的占96.5%,基层官兵亲切地称他们是“生命守护神”。那么,作为一所地处东北的院校,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,毕业学员缘何纷纷飞向西部艰苦地方呢?

旗帜鲜明地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学员的头脑,使学员明确自身价值只有与祖国选择结合才能实现。

为了突出邓小平理论教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阵地、主渠道的地位和作用,吉林军医学院党委建立并实行了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、教学检查和现场办公的邓小平理论教学“三项制度”。针对少部分学员不愿吃苦、贪图享受,认为“有钱才有一切”、“到基层没面子、考研出国才算出息”、“现在谈艰苦奋斗不合时宜,是‘犯傻’”等人生观、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和错误观点,学院将《邓小平文选》中有关“人生观、价值观”方面的论述摘出汇编成册,组织政治教员和机关干部编写了《人生理想》、《人生哲理》等书籍,发到每个学员手中,进行“军队如何服从国家大局、如何参与西部开发”、“军人要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”等系列专题教育,组织学员理论骨干,成立学理论兴趣小组,展开大讨论,举办辩论会、座谈会,开展读书演讲、知识竞赛等活动。通过理论灌输和教育,引导学员辩证看待“苦与乐”、“得与失”、“无私奉献和磨练意志、提高本领”的关系,使学员明确自身价值只有与祖国选择结合才能实现。自1996年以来,国家教委、总政治部先后多次向全国高校、全军院校介绍了他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学员头脑的做法。烈士子女、95届营养军医班学员潘芳,就是众多在革命理论灌输下请缨赴藏学员的一个突出代表。作为一名烈士子女,潘芳原本可以留在内地大都市,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父亲当年所走的道路,再一次来到雪域高原。潘芳在毕业前夕学院组织的一次演讲会上,深情地说:“烈士子女不应该成为我回内地的藉口,而是应当承担起一种责任,一种踏着父辈足迹、甘愿奉献和吃亏的报国责任。我深知,去西藏肯定要比留在内地艰苦,但我更明白,只有我们军人在山上保边卫国,才有‘商海’的风平浪静和人民的安居乐业。”

建院伊始,该校就确立了“立足基层、服务部队”的办学思想。进入九十年代,学院根据空军西部地区条件相对艰苦、更为需要医务人才的实际,将服务部队的重点逐渐移至西部地区,并且响亮地喊出“为基层、为西部、为艰苦地区部队服务”的口号,从学员跨入校门到毕业,始终坚持理直气壮地讲军医学院毕业学员就是要去西部、去基层、去艰苦地方工作的道理。

为了使这一道理入心、入耳、入脑,在教育过程中,坚持既讲西部地区部队驻地高度分散,且多半远离城市,地处沙漠荒山和边境隘口,相当一部分还是人迹罕至的冰峰雪岭,自然环境恶劣,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,经济相对落后,交通、信息闭塞的实际,也讲西部民风淳朴、不少地方风景优美、资源丰富、历史辉煌的现实;既讲那里医务干部缺编、医疗条件差的现状,也讲本院毕业学员在那里救死扶伤、成才立业的动人一面。与此同时,学校充分发挥典型的激励和示范性,把已在西部奉献的优秀毕业学员典型事迹摄制成录像片、编写成教育故事,组织在校学员观看。由于这个学校学员大多来自空军部队和西部地区,因此当他们身边的战友、熟悉的领导、认识的长者走上荧屏时,一下就勾起他们对西部的怀念,增强了教育的可信度和感染力。

不仅如此,学院还把毕业学员要到基层,去西部、去艰苦地方作为办学思想贯穿到以教学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之中,做到部署大的教学工作把出发点放在立足基层、服务西部部队的办学思想上,检查工作把重点放在检查立足基层、服务部队办学思想的执行落实上,总结讲评把标准定在培养的人才基层欢迎不欢迎、部队满意不满意上。

为了营造立足基层、服务西部的浓厚氛围,学院把写着“为部队培养留得住、信得过、用得上、干得好的合格医务人才”“到基层去、到边疆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”等内容的标语牌放置在教学区的醒目位置,使学员随时可见,耳濡目染,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。

抓住思想亮点,使志愿到西部、到基层、到艰苦地方成为在校学员高尚的人生追求。

在对大量教育实例的解剖、总结和分析基础上,他们发现青年学员存在着很强的逆反心理,院领导、队干部单纯的说教效果并不理想,必须抓住其思想亮点,诱导其积极因素,在大量的活生生事实面前,进行比较和辩证的思考,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,做出的选择才富有理性。

1994年春节前夕,十队全体学员给在西北戈壁滩上工作的空军某训练基地10名老学员写了100封慰问信。很快,这10名老学员联名写了一封回信,回信除了感谢在校学员对他们戍边卫国之举表示理解外,还鼓励他们珍惜在校难得的学习机会,并热忱欢迎她们到西北来工作,没想到老学员的来信在校学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。对于这一现象,十队党支部并没有马上急于表态,而是抓住在校学员对西部地区好奇,对老学员扎根西部举动钦佩的思想亮点,组织他们围绕“艰苦地区到底能不能成才?”、“军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?”等问题进行了讨论,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。同时,队里聘请这些老学员为德育老师,新老学员互相通信,共话人生追求,一起探讨学习方法。在老学员戍边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,这个队先后有两批近30名学员,志愿到大西北、大西南,成为老高原、老边防的新传人。

爱心和责任感,是从事医疗职业的两个必备素质。由此,从1990年开始,学院结合青年学员参予意识强、注重实际行为等特点,创造性地开展了“热爱驻地、热爱学校、热爱专业,献身部队医疗卫生事业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三热爱一献身”教育。这一教育使爱国奉献变得具体、实在、形象、可信,又培养了学员对伤病员、对人民、对驻地的感情,还锻炼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